呼伦贝尔地区“独立”事件(上)-环球今亮点
来源:  互联网
时间:  2023-07-02 19:28:30

1912年1月,沙俄政府策动、唆使和操纵以额鲁特旗总管胜福为首的蒙人发动了呼伦贝尔地区“独立”事件,这场动乱使得该地区成为“自治、特区”等状态。当时的中国政府屈从于沙俄的压迫,接受沙俄提出的条件,使该地区丧失主权达4年之久,实是旧中国外交史上的一页屈辱。


【资料图】

呼伦贝尔地区是清代黑龙江省的国防边疆重地,位于黑龙江的西部和内蒙古的东北部,以呼伦、贝尔两湖而得名。全境南北长约1500余里,东西宽约7、8百余里。此地“土地肥沃,可耕可牧,物产丰富,予取予求”;“深林矿藏,尤为无穷”。

呼伦贝尔北以额尔古纳河为界,南迄海拉尔河口,西北以塔尔巴干达山为界,与俄国扎拜嘎尔省毗连,边境线长达750公里。在这漫长的国境线上,自清雍正五年(1727)起,清政府设置12个卡伦(哨所),总卡官1员、分卡官各1员、各卡卡兵30名,总计守卡官兵373员名。另外,两卡间设鄂博1个。至清末,中俄边界处我国设17个卡伦,守卡官兵531员名,平均每80余里置1卡,各卡“相距甚远”、“呼应不灵”、“饷少兵单”,实质上是有边无防。而沙俄对我国蒙古地区(包括呼伦贝尔在内)的领土野心由来已久。

早在1847年9月,土拉省长官穆拉维约夫出任东西伯利亚总督不久,以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领土为主要目标的《穆拉维约夫计划》出笼。当割占我国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后,穆拉维约夫与沙皇讨论了“满蒙脱离中国”的问题。穆拉维约夫建议,一旦中国政局发生变动,俄国应“立即采取坚决措施使邻近的蒙古和满洲不受新的中国政府的控制”。

1860年11月,沙俄在库伦设领事馆,不久在呼伦设领事馆,而这些外交机关竟然成了沙俄侵略我国蒙古地区的秘密指挥机关。沙俄势力直接伸入呼伦贝尔地区,越界攫取我国物质资源。

1863年,俄人越界至额尔古纳河孟克西里一带刈(yì)草、垦田,面积南北长10里,东西宽60里。伴随修筑东清铁路,这种侵略活动加剧了,当修筑满洲里车站时,占去我国额尔古纳河以东的阿巴该图、孟克西里、验牛圈等100多个河中滩地。以铁路用地为名,占去呼伦贝尔境内农田、牧场45825垧。占去火燎沟、皮洛沟、杈林河口等,又溯流而上占去右岸及左岸的著名林场,并擅自在牙克石至宜立克都间,自由伐木。仅绰尔河以西至巴嘎依拉利大义河以南的乌图木克特河间的牧场,就达1100多平方里。同治年间至光绪朝初,“越界挖金”不绝,霸占了札赉(lài)诺尔煤矿、奇乾河金矿、吉拉林金矿等等。

1900年7月,沙俄以“保护铁路”为名,派遣10余万军队侵入东北,直接镇压中国东北的义和团运动。其中一路从外贝加尔侵入呼伦贝尔地区,烧毁境内全部卡伦,惨杀陈巴尔虎人,抢劫呼伦贝尔副都统署库银、档案、舆图,然后将库署付之一炬。用1个旅的兵力,占领满洲里、呼伦、扎赉诺尔、富拉尔基等地,长达8年之久。

沙俄败于日俄战争后,其侵略东北的计划受到日本的制约,于是侵略重心转向我国蒙古地区,后拨款200万卢布作为经费,全力推行《巴德玛耶夫计划》,在我国外蒙古、内蒙古和呼伦贝尔地区,在蒙古王公官员僧侣中,拢络、收买、培植亲俄势力,组织“反清暴动之政治中心”。

黑龙江地方大吏们认为,沙俄肆无忌惮地掠夺、侵占呼伦贝尔地区的草场、金、煤、林、渔等资源,一方面由于“彼界山贫土瘠,牧养牲畜、需用木材,非取给于我实无以为生”;另一方面由于“蒙人愚弱,以小利饵之即任彼所为,积久遂成习惯”。

另外,从防务而言,“我界空虚,如入无人之境”。庚子事件后,“我沿边之地,彼直视为己有”。基于这种认识,清政府试图通过改革地方行政管理体制,以改善防务。

1907年,宋小濂被委任护理呼伦贝尔副都统,彼赴任后奏《筹边条陈》。他认为,呼伦贝尔地区“屏敞边疆,但辟处荒野,风气锢塞,习惯所结,开化骤难。”在施政方面,他认为既要“加意安抚旗民”,又要“筹边”,以应付“外逼强邻”的形势。

具体筹边措施如下:

首先整顿边卡,宋小濂赴任首年即恢复11卡,1908年添设6卡,每卡设卡弁(biàn)1员兵22名,5卡设1员卡官,10卡设1员总卡官。将坐卡蒙兵裁撤,募农民为兵守卡,兴办屯垦,以耕为戍。

其次,清理俄人越境和侵犯我国主权问题,驱逐越界安设水磨、垦地、挖金者,收回沿边草地、耕地、矿山等领土主权,订立俄人越界刈(yì)草伐木纳税章程。

再次,加设行政管理机构,成立调查处、会计所、边垦总局(掌垦务、卡务)、满洲里边垦务局、官货局,扩充巡警局,设立小学校,整顿交涉税务局。

1908年至1909年,东北地区官制改革,撤销呼伦贝尔副都统,添设呼伦兵备道,驻署呼伦城,道员加参领衔。与此同时,置呼伦直隶厅(驻呼伦城),胪滨府(驻满洲里)、吉拉林设治局。府、厅、局管理民人事务,蒙旗事务归道署的蒙旗股管理。

在军务方面,1907年添设巡防马队1营驻呼伦,1910年在满洲里添设马队1营,1911年在吉拉林添设巡防步队1哨。

1911年10月,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。俄外交大臣(代)尼拉托夫奏报沙皇尼古拉二世:“从我国利益看来,目前中华帝国的瓦解,在许多方面是我们所希望的。即使中国各地区并不完全独立、而彼此之间也将展开削弱他们自己力量的互相敌对行动”。

尼古拉二世同意这种见解,将信息传达给驻华公使:“把中国分为几个独立国家,在我们看来是与我们广泛的利益一致的”。

在具体实施上,外交大臣沙查诺夫认为:“此为我国运用外交手腕,勿须以武力吞并中国领土而能达到其宿愿之大好时机”。

这个“勿须以武力”的“外交手腕”,成功的典范是1911年12月发生的外蒙古“独立”事件。这一过程沙俄财政大臣维特在《回忆录》中,毫不掩饰地承认:“利用中国的混乱,造成蒙古脱离中国,则是在我们的秘密影响下或唆使下发生的”。

呼伦贝尔地区的“独立”和动乱,属于沙俄制造的同一个模式。以额鲁特旗总管胜福为首,接受“蒙古国”劝谕后,沙俄驻呼伦副领事吴萨缔,拨出快枪500杆加以援助。胜福等人用这些武器装备起一支"大清帝国义军",确定第一个攻打目标是呼伦兵备道和呼伦厅两署及呼伦城。

民国时期呼伦贝尔大草原

标签:

猜你喜欢